航空发动机,不单单是飞机飞行的动力源,它也代表了一个国家工业的实力与技术水平,尤其是军用航空发动机,它几乎是最高端技术的象征。以俄罗斯的NK-32发动机为例,这款发动机被认为是世界顶级发动机之一,堪称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皇冠明珠。它装配在俄罗斯的Tu-160战略轰炸机上,形成了强大的飞行动力。Tu-160被称为“白天鹅”,是一架全球最大的可变后掠翼轰炸机,飞行速度能达到2.05马赫,最大巡航距离超过1万公里,足以穿越大部分战区。NK-32发动机是一款低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可达到245千牛,重达3.4吨,长约6米,直径1.5米,三转子结构设计,这中间还包括5级高压压气机、7级中压压气机和2级低压压气机。四台这样的发动机能为Tu-160提供总推力高达980千牛,使得这架巨型轰炸机在高空飞行时像箭一样精准、迅捷。
之所以说NK-32发动机是顶尖的,不单单是因为它的推重比高和燃油效率优异,更因为它能够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下稳定运行。这款发动机的研发始于1970年代,1983年正式投入生产,并且至今依然在一直在升级。俄罗斯人对这款发动机极为珍视,其技术细节严加保密。除了整机不出售外,连发动机的零部件也不对外出口,连螺丝钉这样的细小部件都在严格的管制之下,以防技术外泄。俄罗斯政府曾明确说,几十年来,NK-32将永远都不可能出口,因为它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军事战略。实际上,除了装配在战略轰炸机Tu-160上,NK-32的技术还可应用于其他军用装备,例如俄罗斯的野牛级气垫登陆艇,能提供强大的推进力,增强该艇在海上的性能。因此,NK-32不单单是轰炸机的核心动力,它的多用途性质让俄罗斯非常谨慎地保守着这一技术,避免任何国家借此提高个人的军事力量。
与此相对的,是美国的战略轰炸机使用的不相同的型号发动机。美国的B-1B轰炸机使用F101发动机,单台推力为137千牛,B-2轰炸机使用的是F118发动机,推力为85千牛,这些发动机在推力和速度上都无法与俄罗斯的Tu-160和NK-32相媲美。美国的第五代战斗机F-22搭载的是F119发动机,推力为155千牛,但那是为战斗机设计的,不能直接与轰炸机发动机比较。而B-52轰炸机的动力系统则更为薄弱,使用的是TF33或CFM56发动机,推力更低,飞行速度仅为0.86马赫。许多专家觉得,美国在超音速战略轰炸机的发动机技术上,尚未完全超越俄罗斯的NK-32。虽然美国的技术慢慢的提升,但即使是计划中的B-21轰炸机,预计使用的F135发动机改型,推力也不过180千牛,仍未能追赶上NK-32的水平。这背后有深厚的技术积累,苏联时代俄罗斯在这方面的投入巨大,现代美国虽拥有强大的资金支持,但要赶超俄罗斯,还需要一些时间在材料科学和涡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回顾历史,多个国家曾对NK-32发动机表现出浓厚兴趣,甚至曾企图采购该发动机或搭载它的Tu-160战略轰炸机。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就曾与乌克兰就购买Tu-160进行过谈判。当时苏联解体,乌克兰获得了19架Tu-160轰炸机,这些飞机被储存在普里卢基基地,由于维护成本高昂,乌克兰经济情况不佳,最终决定出售这些飞机以换取资金。中国在当时正积极发展空军,并且与乌克兰的武器贸易进展顺利,表达了购买整机及NK-32发动机的兴趣,意在研究先进的航空技术。然而,俄罗斯出面表示强烈反对,称其拥有该技术的知识产权,不能允许出售给第三方。美国也通过援助项目施加压力,阻止乌克兰将技术转让给中国。经过几年的谈判,1999年,乌克兰最终将8架Tu-160和一些导弹卖给俄罗斯,用来抵消天然气债务,而剩余的飞机被拆解销毁,美国则出资协助。中国未能成功购买,遗憾留存。
俄罗斯为何如此死守NK-32技术?因为这不单单是一个发动机,它更是俄罗斯战略威慑的核心之一。Tu-160能够携带核导弹,执行远程打击任务,是俄罗斯空军的核心力量。如果将其技术转售给中国,无疑是帮助一个潜在的对手提升军力。而美国虽然对Tu-160的速度和能力心生羡慕,但也不希望中国获得这种先进的技术,因此在背后施加了大量压力,阻止任何国家获得有关技术。即使如此,俄罗斯仍在一直在升级NK-32,最新版的NK-32-02已应用于Tu-160M型,推力更强、噪音更低、寿命更加长,生产厂在喀山的库兹涅佐夫公司,技术更新换代从未停歇。 然而,俄罗斯的保密措施并未万无一失。2022年,一名俄罗斯工程师从喀山飞机厂带着Tu-160的技术资料逃亡到美国,申请庇护。这个工程师曾参与NK-32和Tu-160的改进,所提供的资料是2021年版本的结构和升级参数。这一事件无疑让俄罗斯的保密工作遭遇严峻挑战,虽然美国情报部门获取了这些资料,并进行详细研究,但这并不代表能够立即赶超。美国的B-21轰炸机正在研发中,预计2027年服役,但其发动机技术仍未公开,推力仍未达到NK-32的水平。而俄罗斯在实战中的表现,也为Tu-160的可靠性增添了不少分数。随着俄罗斯继续在NK-32的基础上研发新的发动机,并生产Tu-160M型号,俄罗斯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依然保持着不可小觑的优势。
在全球航空发动机的竞争中,技术封锁成为了常态。美国对华高科技禁运,俄罗斯也对敏感装备采取了严格的保护的方法。中国在这方面的努力并未停止,虽然WS-10和WS-15等发动机已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但与俄罗斯的NK-32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俄罗斯深知这项技术的重要性,坚决不让其外泄,而美国和中国也在各自的道路上为超越俄罗斯而努力。可以说,NK-32的技术壁垒仍然屹立不倒,成为全世界航空发动机领域中最具战略意义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