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主营业务为数字控制机床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数字控制机床,又称“工业母机”,指的是制造机器的机器。是制造业的“心脏”,工业体系的基石,是我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基础性产业。
《中国制造2025》明白准确地提出:将数字控制机床和基础制造装备列为“加快突破的战略必争领域”。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提到,要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高端数字控制机床等产业创新发展,多个省市针对当地情况也纷纷出台了支持数字控制机床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2021年8月国资委扩大会议强调要把科学技术创新摆在更突出的位置,针对工业母机、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022年9月,工信部在“全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新闻发布会提出:“工业母机是工业现代化的基石,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工业母机行业顶层设计,统筹产业、财税、金融等各项政策,加强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和机制,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强化产业基础,培育优质企业和产业集群”。
2023年2月23日,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表示,要打造创新型国有企业,主要在三个方面着力,首先是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不断实现新突破:包括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等关键领域的科技投入,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能力;2023年2月28日,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强化“卡脖子”领域标准制定,瞄准重要领域和交叉领域加快工业母机、半导体设备等领域标准制定。
根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机床工具行业经济运作情况》:2023年1-6月,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重点联系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总利润同比下降17.4%,降幅较一季度收窄,但所有分行业均保持盈利。金属切削机床新增订单同比增长5.1%,在手订单同比增长0.4%。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6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金切机床产量29.9万台,同比下降2.9%;金属成形机床产量8.9万台,同比下降11.9%。根据中国海关数据,1-6月机床工具进出口总额160.2亿美元,同比下降0.6%。其中进口56.8亿美元,同比下降8.6%;出口103.4亿美元,同比增长4.5%。2023年1-6月,机床工具进出口保持了自2019年6月以来的顺差态势,顺差为46.6亿美元,同比增长26.5%。
公司核心主业为高端智能装备业务,定位为“行业领先的高端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公司数字控制机床业务具有完整的研、产、供、销、服体系,涵盖金属切削机床和非金属切削机床领域,是国内同类型企业中技术宽度最广、产品宽度最全的企业之一,能够为客户提供整套机加工解决方案。公司产品主要使用在于以下领域:
高精尖应用领域是公司积极培育的领域,主要面向于3C零部件、ARVR眼镜、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精密、复杂零件和模具加工。近年来,为顺应市场发展的新趋势,推进进口替代,推进公司产品走向国际化,公司近年来推出“赫勒”品牌,品牌定位为“高端”,产品定位为高效率、高精度、高稳定性,对标日德高端品牌。
公司面向高端化、国际化的机床加工市场,致力于以创新技术推动制造业高精尖化升级。一方面,为加速进口替代实现自主可控,公司持续投入五轴高端数字控制机床的研发,目前已完成多款五轴高端数字控制机床的研发,还有多款五轴高端数字控制机床在研;另一方面,公司作为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积极推动主轴、刀库、丝杆、线轨、转台和数控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新能源领域是公司大力开拓的领域,现阶段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外壳、腔体等)、电机(壳体、马达等)、电控(壳体、上盖等)、制动系统(刹车盘、卡钳等)、转向系统(连接器等)、触摸屏及摄像头(腔体和小件等)、轮毂等零部件的加工及一体化压铸的配套。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全面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进程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公司审时度势地面向新能源汽车行业布局了通用型钻铣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龙门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型材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多款产品。公司看好该领域的发展前途,未来,仍将在该领域持续投入资源,加大产品和客户开发力度,为公司成长增添新动能。
通用领域是公司业务增长的关键驱动力,下游广泛覆盖制造业各领域,如汽车零部件、自动化设备及机器人、机械加工、模具加工、零件加工、轨道交通、医疗器械等领域。
公司自2017年以来,借助多年积累的人才储备、技术积累、品牌影响力、供应链管理和规模化制造优势,加快在通用机床领域的布局,持续加大在技术、研发、产能、营销等方面投入,集中资源重点打造立式加工中心系列新产品,实现了销量的连续突破,同时全面开拓龙门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系列新产品,年出货量明显地增长。公司在通用领域的业务呈现出多点开花的态势,为公司做大做强奠定了坚实基础。
3C领域是公司的传统优势领域,主要面向平板、PC、Watch、手机等3C产品相关金属及非金属结构件的精密加工。2010年起,公司快速布局该领域,通过研发技术突破,营销牵引,规模化制造,不断推动进口替代,并在产品综合性能、技术水平、性价比和本地化服务等方面积累了多重优势,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2021年以来,公司基于在技术端和商务端的快速应对能力,在传统3C应用领域的基础上,积极拓宽3C产品的应用领域,针对钻铣加工中心产品,积极开拓无人机、电子烟、VR/AR硬件、智能家居、高端医疗、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市场领域,已成为公司3C业务的重要补充,公司的发展赛道得到进一步拓宽。
公司产品门类齐全,涵盖金属切削机床和非金属切削机床领域,是国内同类型企业中技术宽度最广、产品宽度最全的企业之一。公司依据发展的策略,将产品分为核心产品、拓展产品、种子产品三个层次,并基于产品为客户提供整套机加工解决方案。
高速钻铣加工中心和立式加工中心是公司现阶段的核心产品。对于钻铣加工中心,公司的发展目标是深入推动进口替代,提高全球市场地位;对于立式加工中心,公司的发展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和巩固市场占有率,夯实国内市场领先地位。
公司钻铣加工中心累计销售量超过90,000台,基本已实现下游3C领域核心用户的全面覆盖。2021年以来,为拓宽发展赛道,公司积极地推进3C产品的非3C化应用,推出“S系列、SE系列类通用型”钻铣加工中心,主要使用在于高端医疗、新能源汽车等新兴市场领域,并在新兴市场领域得到普遍应用。
立式加工中心是公司的后起之秀,也是公司在通用领域的奠基之作,主要使用在于塑胶、五金模具、汽车、自动化设备、医疗器械、通信设施、轨道交通等通用领域,也可应用于新能源领域;累计销量突破35,000台,位居行业之首。
公司立式加工中心全系产品多达十几款,其中T-V856S、T-V1165S等经典款深受市场青睐、在行业内引起较大反响,为下游制造业企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和提效降本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助力新能源汽车市场,公司推出立式加工中心新品T-V1285W,大多数都用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壳体、变速器壳体、轮毂、前后桥等零部件加工,传统立式加工中心适用于箱体工件加工,新品T-V1285W更适用于正方形或圆形工件的加工,更贴合新能源市场客户的需求。
2023年上半年,公司推出高效型立式加工中心新品T-V850,与T-V856S形成完美的产品线组合,满足各行业客户不相同加工需求。中小型、线轨型立式加工中心T-V850,实现铣、钻、镗、扩、铰、锪、攻丝等多种工序,适用于中小型箱体类、板类、盘类、阀体类、壳体类等复杂零件的多品种加工。可大范围的应用于5G、五金、汽配、医疗器械等行业。
T-V850在效率、精度、加工范围、可靠性、动态性能等方面都有着卓越表现,是通用行业零件加工的“六边形战士”。
龙门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精雕加工中心是公司现阶段大力拓展的产品,发展目标是进一步攻占市场占有率,巩固公司在通用领域和新能源领域的优势地位。
公司龙门加工中心系列新产品主要以黑色金属零件和有色金属中小型复杂零件为加工对象,一般适用于大型精密零件和精密模具的钻、铣、攻、镗、3D弧面加工。可大范围的应用于汽车、新能源汽车、能源、轨道交通、模具等行业。
面向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新能源行业,公司推出G-M2030L龙门加工中心,该设备集铣削、钻孔、攻牙、倒角为一体,主要使用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盖板等大尺寸铝型材、钢件的加工,积极抓住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先机赢得了市场机遇。
随着一体压铸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广泛应用,作为一体化压铸的配套产品,公司推出G-VU2040龙门加工中心(五轴联动),该产品主要使用在于复杂零件加工、铝及其合金加工和难加工材料的加工,可对经一体化压铸后的复杂空间曲面进行高精度、高效率加工。
公司卧式加工中心系列新产品可大范围的应用于小零件和中大型零件的加工,特别适合于各种异型零件、高精度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可大范围的应用于汽车、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能源、通讯、模具等行业。
公司数控车床分为卧式车床、立式车床,是汽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企业青睐的机床产品,也可大范围的应用于工程机械、通讯等行业的零部件加工。
精雕加工中心是一款专用于玻璃、铝塑复合材料、普通陶瓷加工的产品,主要使用在于3C行业(手机、平板、PC、可穿戴设备)的零部件加工,也能够适用于其他领域各类小型五金件的生产加工。
五轴加工中心等高端机床是公司现阶段积极培育的种子产品,发展目标是提升公司产品附加值,稳步攻占高端市场,实现进口替代,在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中培育新的增长点。
公司基于深厚的技术积累,扎实推进高端产品的研发工作,已取得实质进展,公司在2022年先后推出V-200U、V-400U立式五轴加工中心,DH-63双工作台卧式加工中心、HQ5高效卧式加工中心四款高端产品的基础上;2023年上半年又推出了V-500U、V-650U和V-800U三款立式五轴加工中心和DMT400门式立式加工中心等高端产品。公司研发的五轴加工中心等高端机床可大范围的应用于3C零部件、VRAR眼镜、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船舶、航空等领域零件加工和模具加工。
公司除了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优质的数控机床产品,还持续加强“一体化的高端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建设,致力于将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升级为方案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全方位地实现用户需求。
公司针对机加工行业的管理痛点、难点,推出了创世纪“机床云”平台,通过机床设备联网、数据传输、数据计算分析,帮助下游客户实现以“云平台”为依托的数字化生产的全部过程管控,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实现设备快速联网、机床状态监控、刀具寿命管理、故障报警监控、生产自动报工、成本绩效管理等功能,助力客户打造“数字车间”,较大程度提高生产管理上的水准。创世纪“机床云”已在钻铣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等产品中应用推广,并受到客户的认可和青睐。
公司针对高端机床推出了以数字化为基础的虚拟机床,与实物机床各项参数配置完全一致。工件的打样工艺流程可以先在虚拟机床上进行和实际机床操作近乎100%相同的仿真加工。虚拟机床可实现验证客户加工需求、检查程序的合理性、规避加工撞机风险、提前预知加工效率等功能,提高设备利用率,大幅度降低工件打样成本。
公司面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企业推出了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制动、转向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按照每个客户的新能源汽车部件加工需求,灵活推出由立式加工中心、大中型龙门加工中心、数控车床、卧式加工中心产品组成的组合方案,以满足特定的加工需求。
公司基于“客户第一、科学技术创新”的核心理念,形成了客户的真实需求导向特质的研发技术体系,公司从始至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应用性研发与前瞻性研发并重,致力于产品综合性能及高性价比产品的技术提升。
公司研发活动围绕“整机+”展开,即以整机研发为基础,积极布局核心部件研发、数控系统的二次开发等。在整机研发方面,公司基于用户侧逐步的提升的加工需求,持续推动整机加工精度、加工速度、加工效率、稳定性的代际提升。在核心部件研发方面,公司围绕主轴、刀库、B/C轴转台、直角铣头等核心部件进行研发技术,不断推进自主化,同时按照每个客户需求,进行数控系统的合作开发和二次开发。近年来,公司在确保现有产品技术性能的基础上,独立投入资源,加大五轴高档数控机床的储备与研发。
公司以“在手订单和销售预测加精益制造组织”为生产模式,管控销售及生产交付;并且在生产过程中将特定步骤、工件模块化、标准化,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在精密制造环节,公司依托标准化的制造工艺流程,模块化精益生产,流程化控制,确保制造的效率和质量。在检测环节,公司拥有专门的工程检测实验室、计量中心和精密测量室,配备先进的进口检测仪器,依托完善的品质管控体系和成熟的检测流程,经过十余道严格的检测工序,最终确保产品高标准出库。较高的精密制造及检测环节,保障产品的精密性、稳定性、可靠性。
公司通过战略采购、规模化集采、定制化采购、委托加工等多种方式,确保核心部件的稳定供给,实现成本控制、质量保证、交付保障等关键目标。
目前,在数控系统、丝杆、线轨、精密轴承等方面,公司主要通过向进口品牌供应商进行战略采购或规模化集采,同时积极推动关键核心部件的进口替代;在主轴、刀库、转台等方面已实现自主化;在铸件、钣金等方面,公司通过规模化集采、标准距离配送等方式实现配套供应保障。
公司当前的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在客户分散度较高的区域及海外,根据需要采用代理商销售模式,结合公司产品定位、区域市场特点、客户群体特点发展代理商渠道策略。
在现有销售模式下,公司能够进一步贴近市场,实现快速布局、渠道下沉,在服务能力、反馈速度、属地化竞争、远程管控等方面具备核心优势。在售后服务方面,公司始终秉承“全心全意、及时、高效、低成本、增值、服务好每个客户到永远”的宗旨,为客户提供行业领先的、本地化优势突出的、极致的售后服务,及时响应客户售后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
公司聚焦于数控机床业务,具有完整的研、产、供、销、服体系,已成为国内数控机床行业的龙头。
在3C领域,公司市场占有率领跑行业,拳头产品——已累计出货超过9万台的“高速钻铣攻牙加工中心”成功入选2022年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在通用领域,公司累计销量超过35,000台立式加工中心已成为公司产品中的“后期之秀”,使公司产品在通用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在新能源领域,2022年公司通用机型在新能源领域销量同比增长超60%,全年完成新能源汽车领域销售额近6.9亿元,业务成长步伐领先行业;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销售额继续同比增长超50%;在高端领域,公司正在大力推进高端品牌“赫勒”的建设,积极投入研发力量,陆续推出高端新品,公司产品高端化升级进程正在持续推进中。
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国内机床行业整体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公司高度聚焦于核心主业的经营,追求“稳中有进”。
在通用领域,公司推进立式加工中心销量的持续突破,推进龙门加工中心、卧式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其他通用机型销售的多点开花,通过市场占有率的持续提升驱动公司业绩增长;在3C领域,除智能手机外,公司积极拓展电脑、可穿戴设备等高端消费电子市场的需求,同时,3C机床产品向通用领域延展,通过拓宽新赛道提升公司业绩;在新能源领域,公司积极推出新能源专机响应市场需求,通过快速抓住市场需求提升公司业绩;在高端领域,公司的新产品已实现小批量出货,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附加值和毛利率;除此之外,存量更新和进口替代市场的需求也是公司业绩的重要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无重大不利变化。未来,公司将立足核心主业,深耕中高端数控机床市场。在通用设备领域、3C领域不断巩固规模优势和市场占有率,并积极拓宽新赛道,在高端领域、新能源领域不断加大拓展力度,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在华南、华东、西南地区分别布局了东莞、苏州、湖州、宜宾四个大型的自有产业基地,全面覆盖了国内最核心的制造业产业聚集地,并兼顾了供应链、生产(产能)、市场、客户、人才等公司发展最核心的资源需求,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后劲十足。
近年来,随着苏州、宜宾、东莞、湖州四大产业基地的先后投产,公司产能规模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始终坚持“技术是根本”的战略定位,高度重视研发体系的建设和研发人才的培育,并以此推动研发技术创新,在创新驱动中增强公司可持续竞争力。
公司具备行业领先且可持续、高质量的研发技术创新能力,研发人员近400人,每年持续投入研发资源,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超过5亿元,研发投入绝对金额在机床行业上市公司中处于领先地位,且未来公司也会持续加大在机床研发方面投入。
在平台建设方面,公司依托“一站一室两中心”(深圳市院士工作站、智能精密加工关键技术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企业技术中心)四个高端研发创新平台,并在深圳、苏州两地设立企业技术中心,围绕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持续投入研发资源。今年在西安、上海成立两所研究分院,吸纳优质人才,同时在重点技术上与高校合作开发。
在研发成果方面,公司在横向丰富产品品类的同时,也积极推动纵向高端化升级。近年来,公司除了围绕钻铣加工中心、立式加工中心的进行性能升级、应用拓展之外,在卧式加工中心、高速龙门加工中心、数控车床等产品领域也逐渐形成竞争力。在产品的高端化方面,已成功研发出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等高档数控机床,努力推动五轴联动等高端装备国产化进程。
公司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共拥有与主营业务相关的有效专利733件,其中发明专利54件,实用新型专利533件、外观设计专利146件;累计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75件。
公司始终追求卓越的匠心精神,先后荣获“深圳市市长质量奖”“深圳质量百强企业”“深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项质量与品质殊荣。公司核心商标“台群Taikan”“宇德Yuken”被评为广东省著名品牌,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品牌美誉度。
为打造世界级的机床企业,公司在国内不断加速进口替代进口的同时,也积极走出国门开启全球化布局,计划分阶段在越南和墨西哥建立营销中心和生产基地,分别布局东南亚和北美等海外市场,提升公司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打造民族优秀品牌。
在公司成熟的精密制造模式下,为确保公司制造环节的绝对安全与可控,公司通过多年积淀建立供应链四大管控系统,实现了对生产过程全生命周期的高效管理。
在计划管控方面,依托强大的客户、市场体系,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快速调整生产计划,在同行业内实现效率领先;在成本管控方面,依托规模优势对零部件进行集中大量采购,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同时推进核心零部件模块化,提升不同机型的量产效率、降低单位制造成本;在质量管控:严格对上游供应链实行准入机制,同时打造公司与供应商命运共同体,形成共赢、健康、可持续、可信赖的购销伙伴关系,培养大批高忠诚度供应商,保证公司生产安全和质量;在交付管控方面,缩短原材料采购周期,实施标准化生产,从而缩短交付周期缩短,提升资产周转率。
公司始终坚持“市场是龙头”的战略定位,致力于培养和打造“狼性”营销团队。直销方面,公司自建近500人的直销团队,主要覆盖国内制造业高度集中的华东、华南地区,且直销渠道颗粒度细化到村、镇单位,建立了较高的竞争壁垒,帮助立加等核心大单品实现快速放量;经销方面,公司累计合作100多家优质经销商,覆盖国内外核心客户,并有望通过经销商进一步切入内资机床薄弱的汽车、航天航空等高端领域,加速进口替代。
受到全球局势变化等因素影响,国内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增强,3C等下游部分制造业景气度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由此带来公司下游客户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的可能性,进而导致公司产品需求和订单下滑。
3C领域是公司的传统优势领域,面临下业的变化,公司将运用已有经验和优势继续拓展通用和新能源领域,同时积极培育高端领域。在产品端,持续苦练基本功,推进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和高端化升级;在市场端,密切关注当前下游各行业动态,并及时响应客户的真实需求;在生产端,完善产业布局和基地建设,科学规划产能,强化快速交付优势;公司对外将继续增进与上下游伙伴沟通与合作,强化协同效应;对内将积极统筹协调各项工作,确保生产经营有序运行,提升管理水平,提升发展质量。
从全球来看,数字控制机床的龙头企业主要集中在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并且高端数控机床也被这些海外龙头企业占据。从国内来看,内资机床企业主要集中于中低端机床市场,随着各家产能不断扩张,该层级市场将面临竞争加剧风险。
公司作为国内数字控制机床龙头企业,定位于以中高档数字控制机床为核心的高端装备制造市场,产品不断向上升级,对标外资企业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凭借在规模、技术、销售及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推动企业长久健康发展。
公司数字控制机床、智能自动化生产线及装备部件所需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生铁、废钢、冷轧钢板、热轧钢板等,该类原材料均从国内市场购买,市场供应较为充足;部分核心零部件如数控系统、丝杆、线轨主要从国外进口,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及地缘政治影响,可能导致公司采购成本增加。公司将充分发挥规模优势及集采优势,与合格、优秀的供应商保持长期业务合作关系,并提前一段时间洽谈采购需求,最大程度对冲采购成本上升的影响,同时根据成本波动程度适时调整产品销售价格,强化对采购、计划、生产、库存、交付进行全过程控制,加强精益生产和标准量化管理,做好制造成本控制,采用组合手段积极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公司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积极推动国产机床产业链上游核心关键零部件如主轴、刀库、转台和数控系统的国产化,助力国家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型升级。
2019年11月,北京精雕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精雕”)因其原产品经理离职后入职深圳创世纪,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自然人田某、深圳创世纪,北京精雕主张的赔偿金额为38,181万元。一审判决被告连带赔偿的金额为1,230万元,另承担其他合理开支50万元,与原告主张的赔偿金额差异较大。目前案件正在二审审理阶段,因案件原告所主张的赔偿金额较大,仍提示投资者注意诉讼风险。
公司将依法应诉及处理案件相关事宜,尽最大努力保护公司合法权益,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并将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及时履行相应的信息披露义务。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未来若经济形势恶化或者客户自身发生重大经营困难,公司应收账款可能面临回款周期延长甚至无法回收的风险。公司将持续不断地强化应收账款管理,加强应收账款催收力度,根据账龄时间、客户性质和项目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催款方案,将应收账款纳入营销人员的业务考核指标。今后公司将持续优化和健全相关制度,逐步建立应收账款有序回收的长效机制,并做好客户管理工作,选择信用好的优质客户进行长期合作。
公司2015年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方式取得了深圳创世纪100%股权,合并财务报表由此形成商誉16.54亿元。如宏观经济低迷或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更新速度不达预期,亦或不可预知的其他风险因素对深圳创世纪的经营情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公司可能面临商誉减值的风险。深圳创世纪作为公司核心主业的经营主体,当前发展势头良好、盈利水平保持稳定,未出现商誉减值迹象。后续公司将在识别、防范各项经营风险的同时,全面落实各项经营计划,促进高端智能装备业务的稳健发展。
在数字控制机床产品销售过程中,公司为少部分采用买方信贷模式购买产品的客户提供买方信贷担保,该模式下,如买方信贷客户后续不能正常偿还银行贷款或支付融资租赁款,则公司将面临代客户支付相关款项并实际承担相关担保责任的风险。
买方信贷担保为行业内普遍采用的销售模式,且公司为客户提供买方信贷担保的金额、占净资产比例总体可控,此外,公司已采取客户资质评估、定期客户走访、对设备设置远程控制密码、优先选择回购担保、要求客户支付部分首付款等风险控制措施,能够最大限度上降低买方信贷担保风险。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欧菲光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领益智造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创世纪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盈精密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蓝思科技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中车盈利能力比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是传播更多详细的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联的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